持續掉髮不僅影響外觀,更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令人困擾不已。究竟為什麼頭髮會一直掉?是壓力太大,還是身體出了狀況?
本文將由專家團隊為您全面拆解導致掉髮的十大根本原因,從遺傳、荷爾蒙失調,到生活習慣與潛在疾病,深入淺出地為您解答。同時,我們更提供簡單易行的自我檢測方法,助您快速評估自身的掉髮模式,並附上經醫學實證的治療全攻略,讓您了解如何針對症狀,科學有效地應對。立即深入了解,從根源解決您的掉髮困擾,重拾健康髮絲。
探究根本:為什麼一直掉髮?全面解析掉髮的十大原因
您是否也曾對鏡細看,發現髮際線似乎悄悄後移,或是髮量變得稀疏?許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一直掉髮?頭髮掉落本是自然生理現象,但是當掉髮量明顯增加,或者頭髮變細、變軟,這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了。了解掉髮的原因,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以下為您全面解析導致掉髮的十大主因,希望幫助您找出頭髮困擾的根源。
1. 遺傳因素:無法避免的雄性禿(Androgenetic Alopecia)
遺傳是雄性禿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許多人為什麼一直掉髮的根本因素。這種情況與基因有關,會影響毛囊對雄性激素的反應。
DHT(二氫睪固酮)如何攻擊毛囊,導致毛囊萎縮
毛囊會受到體內一種叫做二氫睪固酮(DHT)的物質攻擊。當DHT濃度過高時,它會與毛囊中的受體結合,進而縮短頭髮的生長期,使毛囊逐漸萎縮,頭髮也會變得越來越細小,最後導致毛囊無法再長出頭髮。
男性典型模式:M字額、C字額(髮際線後移)或O型地中海
男性雄性禿的表現模式比較典型。首先,髮際線會從兩側開始往後退,形成M字形狀。然後,髮際線可能整體往後移,形成C字形。最後,頭頂中央的頭髮也可能變得稀疏,形成O型地中海。
女性典型模式:髮際線不變,但頭頂分界線變寬,整體稀疏
女性雄性禿的表現模式與男性不同。女性的髮際線通常不會明顯後退。但是,她們的頭頂分界線會逐漸變寬,而且整體頭髮密度會下降,使頭髮看起來稀疏。
2. 荷爾蒙失調:身體的內部警報
荷爾蒙是身體的化學信使,它們的平衡對毛髮生長至關重要。當體內荷爾蒙失去平衡時,頭髮就會掉落。這是為什麼一直掉頭髮的另一個常見原因。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雄性激素過高,引致頭皮掉髮及身體多毛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影響女性的內分泌疾病。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女性,身體內雄性激素水平會過高。這會導致頭皮毛囊萎縮,引起掉髮。但是,身體其他部位,例如臉部或腹部,毛髮反而會增多。
甲狀腺功能異常:亢進或低下均會干擾毛髮生長週期
甲狀腺是調節新陳代謝的重要腺體。甲狀腺功能過高(甲狀腺亢進)或過低(甲狀腺低下),都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這會直接干擾毛髮的正常生長週期,頭髮就會變脆弱,容易斷裂,也會大量掉落。
產後掉髮:雌激素水平急降,導致大量頭髮同時進入休止期
懷孕期間,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會很高,這會延長頭髮的生長期。生產過後,雌激素水平會迅速下降。結果,大量頭髮會同時進入休止期,然後在短時間內大量脫落。這是產後掉髮的原因。
更年期變化:雌激素下降,雄性激素相對變高,毛囊萎縮
女性進入更年期時,體內的雌激素會減少。這個時候,雄性激素的比例就會相對變高。這種荷爾蒙的變化也會影響毛囊,導致毛囊萎縮,使頭髮變細並掉落。
3. 潛在疾病的徵兆
頭髮掉落有時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暗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這也是許多人尋找為什麼一直掉髮的答案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SLE),免疫系統錯誤攻擊毛囊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健康的細胞和組織。例如,紅斑性狼瘡(SLE)患者的免疫系統可能會錯誤地攻擊毛囊,導致毛囊發炎和受損,最後引起掉髮。
貧血與缺鐵:血紅素不足,毛囊缺氧導致營養不良
鐵質是製造血紅素的重要元素。血紅素負責將氧氣運送到身體各部位,包括毛囊。如果身體貧血或缺鐵,血紅素就會不足,毛囊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這樣,頭髮就會變細、變脆,容易掉落。
頭皮受真菌感染(頭癬):黴菌破壞髮根,可致永久性禿頭
頭皮受到真菌感染,也就是俗稱的頭癬,也會導致掉髮。黴菌會在頭皮上生長,破壞髮根和毛囊。這會導致頭髮斷裂和掉落。嚴重時,這種感染可能會對毛囊造成永久性傷害,導致該區域無法再長出頭髮,形成永久性禿頭。
其他皮膚疾病:如嚴重脂漏性皮膚炎、毛孔扁平苔蘚
除了真菌感染,一些慢性皮膚病也會引起掉髮。例如,嚴重的脂漏性皮膚炎會導致頭皮發炎、紅腫和大量皮屑,這些問題會影響毛囊健康。毛孔扁平苔蘚等疾病也會攻擊毛囊,導致頭髮掉落。
4. 巨大壓力與情緒衝擊(休止期脫髮)
生活中的巨大壓力或突發的情緒衝擊,也會是為什麼一直掉髮的一個重要因素。這類掉髮通常被稱為休止期脫髮。
休止期脫髮(Telogen Effluvium)成因:壓力如何迫使頭髮提早脫落
頭髮的生長有三個階段:生長期、退化期和休止期。正常情況下,只有少量頭髮會同時處於休止期。但是,當身體承受巨大壓力或情緒衝擊時,大量的頭髮會提早從生長期進入休止期。這些頭髮在數週或數月後會同時脫落,導致髮量明顯減少。
生理影響:壓力致頭皮血管收縮,影響毛囊養分供應
壓力不僅影響心理,也會對身體產生生理影響。壓力會導致頭皮的血管收縮,使血液循環變差。毛囊需要足夠的血液供應才能獲得養分。當血液供應不足時,毛囊就無法正常生長,頭髮也會因此脫落。
5. 營養失衡與不良飲食習慣
頭髮的健康生長需要多種營養素。如果飲食不均衡,身體缺乏必需的營養,這也會是掉髮的原因之一。
蛋白質攝取不足:身體為保存蛋白質而停止毛髮生長
頭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如果飲食中蛋白質攝取量不足,身體會優先將有限的蛋白質供應給更重要的器官。這時,身體可能會停止頭髮的生長,或者讓頭髮提早進入休止期,導致掉髮。
缺乏關鍵微量元素:鐵、鋅、維他命B群及維他命D
除了蛋白質,一些關鍵的微量元素對頭髮健康也十分重要。例如,鐵、鋅、維他命B群和維他命D的缺乏,都會影響毛囊的正常功能。毛囊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頭髮就會變得脆弱並容易掉落。
不良飲食:高鹽、高糖、高油飲食加速頭皮老化
高鹽、高糖、高油的飲食習慣,會加速身體和頭皮的老化。這些食物可能導致頭皮油脂分泌過多,堵塞毛囊,也會引起炎症反應。這些都會影響頭髮的健康生長,加劇掉髮問題。
6. 藥物引起的副作用
某些藥物會影響身體的正常機能,包括毛髮的生長週期。這是為什麼一直掉發的另一個可能原因。
常見藥物清單:化療藥物、抗凝血劑、部分高血壓藥、口服A酸等
一些常見藥物會引起掉髮作為副作用。這些藥物包括:用於癌症治療的化療藥物、抗凝血劑、某些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以及口服A酸等。這些藥物會干擾毛囊細胞的正常分裂和生長,導致頭髮大量脫落。
過量攝取維他命A亦可能導致脫髮
雖然維他命A對身體有益,但是過量攝取維他命A也可能導致脫髮。任何營養素,無論多麼重要,過量都可能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服用維他命補充劑時,應注意劑量。
7. 不良護髮習慣與物理傷害
日常的護髮習慣,以及對頭髮造成的物理性傷害,也會直接影響頭髮的健康,引起掉髮。
物理性拉扯:過緊的馬尾、辮子或髮髻,以及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
長期對頭髮施加物理性拉扯會損害毛囊。例如,經常綁過緊的馬尾、辮子或髮髻,會對髮根造成持續的拉力,導致頭髮從毛囊中脫落,形成牽引性脫髮。此外,拔毛癖是一種強迫性行為,患者會不自覺地拔扯自己的頭髮,也會導致局部掉髮。
化學性損害:頻繁染燙、使用劣質或強鹼性洗護產品
頭髮經常染燙會受到化學藥劑的損害。這些化學物質會使頭髮變得脆弱易斷,也會刺激頭皮,影響毛囊健康。使用劣質或強鹼性的洗護產品,也可能破壞頭皮的自然酸鹼平衡,導致頭皮敏感、發炎,進而引起掉髮。
8. 頭皮健康狀況不佳
頭皮是頭髮生長的土壤,頭皮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頭髮的質量和數量。這也是為什麼一直掉頭髮需要關注的重點。
油脂分泌過盛:堵塞毛囊,引發脂漏性皮膚炎
如果頭皮油脂分泌過多,這些油脂可能會堵塞毛囊。毛囊堵塞容易引發脂漏性皮膚炎,導致頭皮紅腫、發癢和產生頭皮屑。頭皮炎症會影響毛囊的正常功能,使頭髮無法健康生長,最後掉落。
過度或不足的清潔:破壞頭皮正常菌群平衡
過度清潔頭皮可能會洗去頭皮表面的天然保護層,破壞頭皮的正常菌群平衡,使頭皮變得乾燥或敏感。相反,清潔不足會導致油脂和污垢積聚,同樣會堵塞毛囊,引發頭皮問題。無論是過度還是不足的清潔,都會影響頭皮健康,導致掉髮。
不良生活習慣:如長期戴不潔帽子,造成頭皮悶熱潮濕
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影響頭皮健康。例如,長期戴不潔的帽子,會使頭皮長時間處於悶熱潮濕的環境中。這種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和黴菌,引起頭皮感染或炎症,進而導致掉髮。
9. 季節性因素:季節轉換導致的短暫掉髮
有時候,掉髮量的增加與季節轉換有關。這類掉髮通常是暫時的。
部分人於季節轉換時掉髮量短暫增加
部分人在季節轉換時,例如秋季或春季,會發現掉髮量有短暫的增加。這被認為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與毛髮生長週期的自然調整有關。這種季節性掉髮通常是暫時的,髮量會在一兩個月後恢復正常。
10. 先天性因素:較為罕見的發育缺陷
先天性因素導致的掉髮比較罕見,通常與毛囊的發育缺陷有關。
由發育缺陷引致,影響毛囊發育或結構
有些人的掉髮是從出生就存在的,或者在生命早期就出現。這是由先天的發育缺陷引致的,影響了毛囊的正常發育或結構。這類掉髮通常比較難以逆轉,需要專業評估。
專業診斷與治療:如何科學應對為什麼一直掉頭髮的困擾
大家可能都曾思考過為什麼一直掉頭髮,或者覺得自己掉發的原因不尋常,想知道為什麼一直掉髮。我們已經探討過掉髮的自我檢測方法,也深入分析了各種潛在的原因。現在,是時候來了解一下,當你察覺到頭髮持續脫落,而且情況似乎不尋常時,應該怎樣做,以及有甚麼專業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我們應對這個困擾。
何時應尋求專業協助?
當你發現頭髮脫落情況持續,就應該考慮尋求專業協助。及早診斷和治療,對控制掉髮進程是很重要的。
掉髮量的判斷標準:每日掉髮持續超過100-150根
判斷掉髮是否異常,其中一個重要標準是每日掉髮量。一般而言,成年人每日脫落五十至一百根頭髮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但是,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掉髮持續超過一百至一百五十根,而且這個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就要提高警覺。
伴隨頭皮紅腫、疼痛或出現禿塊等警訊
此外,若掉髮同時伴隨頭皮出現紅腫、疼痛,或者頭皮上出現局部光滑的禿塊,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這些情況通常代表頭皮或身體有潛在問題,因此需要皮膚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
皮膚科專業診斷流程
尋求專業協助時,皮膚科醫生會有一套完整的診斷流程。這些步驟目的是找出掉髮的真正原因,然後才能建議合適的治療方案。
問診:了解病史、家族史、用藥及生活習慣
醫生會先仔細問診,這包括了解你的完整病史、家中是否有掉髮的家族史。同時,醫生會詢問你目前正在服用哪些藥物,以及平時的生活習慣,例如飲食、壓力狀況和護髮方式等。這些資料對於判斷掉髮原因很有幫助。
拉髮測試(Hair Pull Test):評估頭髮脫落的嚴重程度
醫生可能會進行拉髮測試。醫生會輕輕拉扯頭髮,看有多少根頭髮脫落。這個測試可以簡單快速地評估頭髮脫落的嚴重程度,以及毛囊的健康狀況。
血液檢查:檢測荷爾蒙、鐵質、甲狀腺功能等指標
有時候,掉髮原因與身體內部機能有關,所以醫生會安排血液檢查。血液檢查可以幫助檢測體內的荷爾蒙水平、鐵質含量,以及甲狀腺功能等指標。這些指標異常可能導致掉髮。
頭皮切片檢查(Scalp Biopsy):在顯微鏡下檢視毛囊組織,作病理分析
如果情況比較複雜,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頭皮切片檢查。這是一個小手術,會取一小塊頭皮組織,然後在顯微鏡下仔細檢視毛囊組織的狀況,作病理分析。這個方法能夠提供最準確的診斷。
經醫學實證的治療方案
一旦確定了掉髮的具體原因,醫生就會根據病因,建議經醫學實證的治療方案。這些治療方法有助於減緩掉髮、刺激毛髮再生,或者改善頭皮健康。
外用藥物:米諾地爾(Minoxidil)生髮水,刺激頭皮血液循環
外用藥物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其中米諾地爾生髮水是廣泛使用的產品。它直接塗抹於頭皮上,作用是刺激頭皮的血液循環。這會為毛囊提供更多養分,從而促進毛髮生長。
口服藥物:非那雄胺(Finasteride)或達特雄胺(Dutasteride),抑制DHT以治療雄性禿
對於雄性禿,醫生通常會考慮處方口服藥物,例如非那雄胺或達特雄胺。這些藥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體內二氫睪固酮(DHT)的形成。DHT是導致雄性禿的主要元兇,抑制它的生成就可以減緩毛囊萎縮,幫助改善掉髮情況。
針對性治療:如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用於治療自身免疫相關脫髮
若掉髮原因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醫生會採用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這可能包括使用類固醇來抑制炎症,或者使用免疫調節劑來平衡免疫系統。這些治療目的是控制免疫系統對毛囊的錯誤攻擊。
手術治療:植髮手術,適用於藥物無效或永久性脫髮區域
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或者已經出現永久性脫髮區域,醫生可能會建議考慮植髮手術。植髮手術是將身體其他部位健康的毛囊移植到禿髮區域,讓頭髮重新生長。這是一個相對持久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