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髮變多正常嗎?專家剖析11大原因,附3步自我檢測+終極養髮全攻略

「我最近掉髮變好多,到底正不正常?」這可能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掉髮問題不僅影響外觀,更可能暗示身體內部的健康狀況。本文將由專家深入剖析掉髮變多的11大深層原因,從生活壓力、營養失衡到荷爾蒙變化及潛在疾病,助您釐清真相。我們更提供簡單易行的3步自我檢測方法,讓您在家就能初步評估掉髮程度。無論您是初期警覺,還是長期為掉髮所困,這份「終極養髮全攻略」將為您提供從根源改善的個人化藍圖,助您告別焦慮,重拾健康豐盈的秀髮。

我最近掉髮變多,正常嗎?3分鐘科學自我檢測與嚴重程度評估

最近您是否發現自己的掉髮變多?每天洗頭或梳頭髮時,看到一堆頭髮卡在排水孔或梳子上,這實在令人困擾。我們明白您的擔心。其實,頭髮每天都會自然脫落,不過「掉太多頭髮」確實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要判斷您的掉髮情況是否正常,現在就花幾分鐘時間,跟我們一起了解掉髮變多 原因,以及如何進行簡單的自我檢測。

首先,釐清「正常掉髮」與「異常掉髮」的界線

要分辨自己的掉頭髮數量是否異常,我們首先要了解頭髮的自然生長規律。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掉髮變多」是一個警號,但是頭髮有它自己的生命週期,而且每天都會有一定數量的新陳代謝。

頭髮的生命週期:生長期、衰退期與休止期

我們的頭髮並非一直生長。每根頭髮都有其獨特的生命週期。這個週期分為三個主要階段。首先是「生長期」,這是頭髮最活躍的階段,毛囊會不斷製造新的頭髮,頭髮會持續生長,而且變得強韌。這個階段通常維持數年。然後是「衰退期」,這個階段很短,毛囊會開始萎縮,頭髮停止生長。最後是「休止期」,這個階段約持續兩至三個月,頭髮會準備脫落,然後新的頭髮會從同一個毛囊重新開始生長。由於頭髮的生長階段不同步,因此舊的頭髮脫落後,新的頭髮會接著生長,所以我們的髮量才能保持平衡。

每日正常掉髮數量:50至150根的參考範圍

您可能會問,到底掉頭髮數量多少才算正常?一般來說,一個成年人每日的正常掉髮數量大約介乎50到150根之間。這個數字是一個平均值。頭髮有超過十萬根,每天掉一些是很自然的。因此,如果您每天在這個範圍內掉頭髮,通常都是正常的新陳代謝現象。如果您覺得自己的掉髮變多,但數量仍在合理範圍內,或許就不必太過憂慮。

為何季節轉換時感覺「掉髮變多」?季節性掉髮的真相

不少人會在季節轉換時,特別是秋天,感覺自己的掉髮變多。這其實是一種普遍現象。這可能是因為季節變化影響了毛囊的生長週期。毛囊會調整其生長節奏,使得一部分頭髮在特定季節同步進入休止期。結果,您就會感覺到掉太多頭髮。這種季節性掉髮通常是暫時的,而且在幾個月內會自行恢復正常。

快速自我檢測:3個實用方法判斷「掉髮變多」是否為警號

了解了正常掉髮後,我們就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測。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您初步判斷自己的掉髮情況是否需要進一步關注。

方法一:枕頭與排水孔掉髮數量觀察法(每日超過30根需注意)

每天早上起床時,您可以留意枕頭上留下的頭髮。此外,洗頭時觀察排水孔收集到的掉髮數量也很有用。如果發現每日從枕頭或排水孔收集到的掉髮持續超過30根,這可能表示您的掉頭髮數量已經超出了一般人的正常範圍。這是一個值得留意的警號。

方法二:專業輕拉頭髮測試(Rook’s Test)(一撮拉下超過5-6根為警號)

這是一個簡單的專業測試,稱為Rook’s Test。您可以嘗試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抓住一小撮大約50至60根頭髮,然後緩慢地、輕柔地往外拉。正常的頭髮應該只有零星的一至兩根掉落。不過,如果每次拉動時都有一撮頭髮,大約5至6根以上掉落,而且這個情況在不同區域反覆出現,那麼這可能代表您的掉髮變多情況比較嚴重,需要進一步評估。

方法三:觀察髮質變化(頭髮變細、變軟、失去光澤)

除了掉髮數量,頭髮的質地變化也是重要的指標。如果您發現自己的頭髮變細、變軟,失去了原本的彈性和光澤,甚至感覺頭髮越來越稀疏、不夠蓬鬆,這也是「掉髮變多」的另一個重要警號。毛囊功能如果受損,新長出來的頭髮會變得越來越細弱,最終可能停止生長。

國際標準:雄性禿7級嚴重程度分級法

若您擔心自己的掉髮可能與雄性禿有關,可以參考國際上常用的雄性禿分級法。這個標準將雄性禿分為七個等級。了解這些等級有助於您判斷自己的掉髮嚴重程度。

第一至三級:髮線輕微至明顯後移(早期警示)

第一級的掉髮通常不明顯,髮線可能只有輕微後移。第二級時,髮線後移會比較明顯,額頭兩側的髮角會呈現M字形。到了第三級,髮線後退會更為顯著,禿髮區域會更加明顯。這三個級別屬於雄性禿的早期警示階段。如果在這些早期階段發現掉髮變多,及早介入治療通常會有較好的效果。

第四至五級:頭頂稀疏,禿髮區域擴大(中期介入關鍵期)

第四級時,禿髮區域會從前額髮線向頭頂擴大,頭頂的髮量也會開始變得稀疏。第五級則代表前額和頭頂的禿髮區域進一步擴大,而且兩個區域之間的毛髮帶會變得很窄,甚至消失。這些中期階段是治療的關鍵期。如果能夠在這個階段積極處理,通常還有機會穩定或改善掉髮情況。

第六至七級:嚴重禿髮,僅存後枕部頭髮(晚期處理選項)

第六級的掉髮情況已經相當嚴重。前額和頭頂的禿髮區域幾乎連成一片,僅剩後枕部和耳髫周圍還有部分頭髮。到了第七級,這是最嚴重的階段。此時,整個頭頂幾乎沒有頭髮,只剩下後枕部和耳際周圍的一圈頭髮。在這些晚期階段,傳統的藥物治療效果會比較有限,通常會考慮植髮等其他處理選項。

為何我的掉髮變多?整合中西醫觀點,剖析11大深層原因

大家好!近年來,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掉髮變多,對於這個問題感到困擾。頭髮是我們外觀的重要部分,頭髮數量出現異常自然會引起關注。究竟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今天,我們會整合中西醫觀點,深入剖析11大深層原因,幫助大家了解箇中奧秘,讓您對掉太多頭髮不再感到疑惑。

生活與壓力因素:最常見但最易被忽略的原因

掉髮變多,有時原因並非來自複雜的疾病,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卻又最容易忽略的因素。這些因素日積月累,最終會反映在頭髮的健康狀況上。

長期精神壓力與情緒緊張(壓力性掉髮)

長期面對精神壓力,心情一直緊張,這是掉髮變多常見原因之一。壓力會讓頭髮的生長週期失衡,毛髮會提早進入休止期。同時,壓力也讓身體血管收縮,頭皮的血液循環會變差,毛囊無法得到足夠養分,頭髮自然長不好,也容易掉落,這就是所謂的「壓力性掉髮」。嚴重的精神創傷,例如親人離世或者工作壓力過大,會加速頭髮進入脫落期。

睡眠不足與不良作息

充足的睡眠是身體修復與再生的重要時間,頭皮與毛囊也是如此。長期睡眠不足或者作息不規律,會干擾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這會導致頭皮得不到足夠的養分與休息,毛囊的生長功能受損,頭髮生長速度變慢,髮質變差,因此掉頭髮數量會增加。

物理性與化學性傷害(過度拉扯、不當染燙)

頭髮或者頭皮受到物理性與化學性傷害,也會讓頭髮變多。例如,您若習慣將頭髮綁得太緊,或者長時間使用髮箍、髮夾,這些都會對髮根造成持續的拉扯壓力,導致牽引性掉髮。此外,頻繁或者不當的染髮、燙髮,使用的化學藥劑會破壞髮絲的蛋白質結構,令頭髮變得脆弱易斷。特別是漂白藥水,它會滲透髮絲,讓髮質變得毛躁粗糙,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整體髮量減少。

營養失衡:構成頭髮的基石匱乏

頭髮的健康生長,有賴於均衡的營養供應。如果身體缺乏構成頭髮的關鍵基石,掉髮變多便成為必然。

蛋白質攝取不足

頭髮主要由一種名為「角蛋白」的蛋白質組成。身體缺乏足夠蛋白質時,它會將有限的蛋白質優先供給其他更重要的生理功能。此時,毛髮的增生便會停止,頭髮會變細,也容易掉落。這種情況通常在減少蛋白質攝取量之後的兩到三個月內發生。

貧血與缺鐵(女性掉髮常見原因)

鐵質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元素,紅血球負責將氧氣輸送到身體各處,包括頭皮毛囊。如果身體缺鐵導致貧血,頭皮便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氧素供應,毛囊會因為缺氧而無法正常運作和生長,最後引致掉髮。貧血與缺鐵是女性掉髮常見原因之一,此類掉髮通常頭皮表面乾淨,沒有搔癢或者疼痛。

缺乏特定維他命與礦物質(維他命B群、鋅、維他命D)

除了蛋白質與鐵質,一些特定的維他命與礦物質也對頭髮健康非常重要。缺乏維他命B群(例如維他命B6、B2、葉酸)會影響新陳代謝,阻礙血色素的形成,而血色素負責將氧氣輸送到頭皮。鋅對毛囊健康很重要,缺乏鋅可能導致頭皮出油,頭髮脆弱。維他命D不足則會讓毛囊進入休眠狀態,導致髮量減少。

過量攝取維他命A的風險

一般人常常認為營養不足才會導致掉髮,但是過量攝取某些營養素也會造成反效果。例如,過量的維他命A攝取,無論是透過營養補充品或者藥品,都可能導致掉頭髮數量增加。所以,保持均衡飲食很重要,並避免盲目補充單一維他命。

荷爾蒙波動與遺傳:深層的內在原因

有時,掉髮變多是身體內在荷爾蒙或者基因在作怪,這些深層原因更需要專業的評估與處理。

雄性禿(遺傳性掉髮):DHT與男女表現差異

雄性禿,也就是俗稱的「遺傳性掉髮」,是一種最常見的掉髮原因。它與基因遺傳以及雄性激素雙氫睪酮(DHT)有密切關係。體內DHT濃度過高,會抑制敏感毛囊細胞的生長,導致毛囊逐漸萎縮、變小,最終讓頭髮變細甚至停止生長。男性患者通常會出現髮際線後退,形成M字形或者頭頂稀疏的O字形。女性患者雖然也會遺傳雄性禿基因,但表現不同,其髮際線不會明顯後退,而是整體髮量變稀疏,髮根變細,髮縫也會變寬。

女性荷爾蒙變化:產後、更年期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女性的荷爾蒙變化對頭髮的影響尤為明顯。懷孕與生產後,雌激素水平會急劇下降,許多產後婦女因此會出現大量掉髮,這通常是暫時性的。更年期期間,女性體內的雌激素與黃體素會下降,雄性激素相對升高,這也可能導致毛囊萎縮,頭髮生長減緩。此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也是女性掉髮變多的一個常見原因。由於卵巢荷爾蒙分泌失衡,雄性激素過高,會影響毛囊,導致髮質變差與頭部掉髮。與頭部掉髮相反的是,身體其他部位(例如臉部、胸部、腹部、大腿內側)的毛髮卻會增加,出現多毛症狀。

潛在疾病警訊:掉髮是身體的求救信號

有時候,掉髮變多或者掉太多頭髮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預示著潛在的疾病問題。

甲狀腺功能異常(亢進或低下)

甲狀腺位於頸部,負責分泌對新陳代謝與生長發育至關重要的甲狀腺素。無論甲狀腺功能亢進(激素過多)或者甲狀腺功能低下(激素過少),都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新陳代謝的紊亂會直接干擾毛髮的正常生長速度和週期,導致異常掉髮。甲狀腺亢進的常見症狀包括失眠、心悸、怕熱、體重減輕、手抖。甲狀腺功能低下則會導致全身新陳代謝減慢,頭髮也會變得脆弱,甚至大量脫落。

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圓禿、紅斑性狼瘡)

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是指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健康組織。例如,圓禿(俗稱「鬼剃頭」)就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白血球因不明原因錯誤地將自身的毛囊細胞視為外來入侵者並加以攻擊,導致毛髮無法正常生長。這種掉髮現象通常在短時間內發生,形成局部性禿頭,禿頭區域呈硬幣大小且皮膚光滑。紅斑性狼瘡也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此病較常發生於十五至四十五歲的女性。紅斑性狼瘡造成的掉髮,病灶會呈紅色圓盤狀斑塊,邊緣略微凸起,最終會導致髮根被完全破壞,造成永久性落髮。

頭皮感染問題(黴菌感染、脂漏性皮膚炎)

健康的頭皮是頭髮生長的基礎。如果頭皮有感染或者發炎問題,毛囊便無法健康生長,嚴重的話會導致掉髮。黴菌感染(例如頭癬)是一種由黴菌感染頭皮引起的皮膚病,通常透過接觸性傳染。當頭皮被黴菌感染時,患者可能會出現頭髮斷裂、局部掉髮、頭皮紅腫、發炎甚至流膿的情形。若感染嚴重且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毛囊遭到永久性破壞,造成不可逆的禿頭。脂漏性皮膚炎也會導致頭皮發炎、油膩、頭皮屑增多,這些都會損害毛囊健康,讓頭髮脆弱易掉。

藥物副作用(化療、血壓藥、抗抑鬱藥等)

某些藥物會干擾細胞的正常生長和分裂,進而影響毛囊細胞,導致掉髮。最常見的是癌症化療藥物,它們旨在破壞迅速分裂的癌細胞,同時也會影響同樣快速分裂的髮細胞,從而引起大量掉髮,甚至頭髮迅速脫光。此外,血液稀釋劑、用於控制血壓的β受體阻斷藥,以及某些抗抑鬱藥、避孕藥等,也可能導致毛囊變脆弱,或者使頭髮過早進入休止期,引發暫時性掉髮。

如何從根源改善?獨創「個人化養髮藍圖」,告別盲目焦慮

當您發現自己的掉髮變多,心情自然會受到影響。我們明白這種焦慮感,因為掉太多頭髮確實會令人不安。之前我們已經深入探討了掉髮變多 原因,現在,我們將帶您進入如何從根本解決問題的環節。這不是一個盲目的嘗試,而是一份專為您設計的「個人化養髮藍圖」。我們將從西醫營養學、中醫食療學及日常護理三個方面,助您逐步找回豐盈健康的髮絲,從此告別對掉頭髮數量的擔憂。這份藍圖將帶您由淺入深,全面改善掉髮問題。

西醫營養學:補充7大關鍵營養素,鞏固髮根

健康豐盛的頭髮,需要充足的營養作為基礎。想像一下,頭髮就像植物,毛囊則是土壤,而營養就是植物成長所需的肥料。如果「土壤」貧瘠,植物便難以茁壯。根據西醫營養學觀點,有七種關鍵營養素對於鞏固髮根、促進頭髮健康生長十分重要。它們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支援毛囊的運作,所以補充這些營養素,可以有效減少頭髮掉落。

蛋白質:優質來源推薦

頭髮主要由一種叫做「角蛋白」的蛋白質構成,所以蛋白質是頭髮生長最基本的材料。如果身體缺乏蛋白質,毛囊便無法製造足夠的角蛋白,頭髮就會變得脆弱、容易斷裂,甚至提早進入休止期而掉落。因此,確保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是養髮的第一步。我們推薦您可以從以下食物中攝取:例如雞蛋、魚肉、豆腐、毛豆以及無糖優格。

鐵質:搭配維他命C,提升吸收率

鐵質在身體裡面負責運輸氧氣,將氧氣帶到全身各處,包括頭皮的毛囊。當身體缺鐵,毛囊就會因為「缺氧」而無法正常運作,導致頭髮營養不良,容易掉落。特別是女性朋友,因為生理週期失血,所以更容易有缺鐵性貧血問題,這可能是您掉髮變多的原因之一。為了提升鐵質吸收率,建議您同時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推薦的鐵質食物來源包括:深綠色蔬菜,例如菠菜、芥藍菜;還有紅肉,例如牛肉、豬肝;以及蛤蜊。

鋅:推薦食物

鋅是維持毛囊健康運作的重要礦物質。它參與細胞生長和修復,對頭髮的生長週期有直接影響。如果身體缺乏鋅,頭皮容易出油,而且頭髮會變得脆弱,這樣就會增加掉髮的機會。所以,適量補充鋅,可以幫助毛囊正常生長。您可以從這些食物中攝取充足的鋅:南瓜子、堅果類(例如腰果、杏仁),還有海鮮(例如牡蠣、蝦子)。

維他命B群:全穀物、堅果類的攝取

維他命B群是身體正常新陳代謝的重要幫手,它確保毛囊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維他命B7(生物素)和維他命B12對於頭髮的生長尤其關鍵。缺乏維他命B群,頭髮會變得細弱,而且失去光澤,甚至會令掉頭髮數量增加。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建議您多攝取全穀類食物,例如燕麥;還有堅果類;另外,蛋黃以及牛奶也是很好的維他命B群來源。

維他命D與Omega-3:抗炎與維持頭皮健康

維他命D不僅對骨骼健康有益處,它也幫助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毛囊的活躍度。如果維他命D不足,毛囊可能會進入休眠狀態,導致髮量減少。而Omega-3脂肪酸是一種健康的脂肪,它具有抗炎作用。當頭皮發炎、乾癢時,會影響毛囊健康。Omega-3可以幫助維持頭皮屏障的健康,而且減少炎症,這樣就能為毛囊提供一個穩固的生長環境。您可以從鮭魚、香菇、蛋黃中補充維他命D,也可以透過適度日曬來獲取。至於Omega-3,則可以從鮭魚、亞麻籽、核桃等食物中攝取。

膠原蛋白:鞏固毛囊的支撐結構

您可能知道膠原蛋白對皮膚很好,但它對頭髮健康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膠原蛋白是毛囊的「支撐結構」,它幫助維持頭皮的健康和彈性。健康的頭皮可以為毛囊提供穩固的基礎,這樣頭髮就能更牢固地生長。如果膠原蛋白流失,頭皮可能會變得鬆弛,直接影響髮根的穩定性,甚至會令掉髮變多。所以,攝取足夠的膠原蛋白,可以間接幫助鞏固髮根,令頭髮更健康強韌。

中醫食療學:從體質調理,滋養髮根

除了西醫營養學的觀點,中醫食療學也提供了獨特的養髮智慧。中醫認為,頭髮的健康與身體的臟腑功能、氣血平衡有密切關係。掉頭髮正常範圍內不用太擔心,但當掉頭髮數量明顯增加,表示身體可能出現了內在失衡。中醫強調「從體質調理」,意思是針對不同體質的問題,透過飲食來滋養髮根,從而改善掉髮。

補腎養血:黑色食物的妙用

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生髓,其華在髮」,「髮為血之餘」。意思是說,頭髮的生長與腎氣充足及氣血充盈有直接關係。如果腎氣不足或者氣血虧虛,頭髮就會變得脆弱,而且容易掉落。因此,補腎養血是改善掉髮的關鍵。黑色食物在食療上普遍被認為有補腎、養血的功效,而且對於烏髮和強健髮質也很有幫助。您可以多食用黑芝麻、黑豆、黑米、海帶以及桑葚等。

疏肝解鬱:適合壓力型掉髮的花草茶與食材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情緒緊張是很常見的現象。中醫認為,長期壓力會導致「肝氣鬱結」,這會影響氣血循環,間接導致掉髮變多。這種就是我們常說的「壓力型掉髮」。為了「疏肝解鬱」,讓氣血運行順暢,您可以嘗試一些有助放鬆身心的花草茶與食材。例如玫瑰花茶、茉莉花茶,還有陳皮、佛手柑等。這些都有助於緩解情緒,改善因壓力引起的掉髮。

健脾祛濕:改善油性頭皮與脂漏性掉髮的飲食建議

有些人可能發現自己的頭皮總是油油的,而且容易有頭皮屑,甚至出現脂漏性掉髮。中醫認為這與「脾虛濕盛」的體質有關。脾主運化,如果脾的功能不好,身體的濕氣就會積聚,表現在頭皮上就是過多的油脂和炎症。要改善這種情況,可以透過「健脾祛濕」的飲食方式。您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濕的食物,例如薏米、紅豆、冬瓜、茯苓等。同時,也應避免過於油膩、甜膩的食物,因為它們會加重濕氣,這樣就能從內部調理,改善頭皮問題。

日常護理:停止傷害頭皮的錯誤習慣

除了飲食與體質調理,日常護理習慣對於頭髮健康也至關重要。有時,掉髮變多並非完全是身體內部問題,而是我們無意中做了一些傷害頭皮和頭髮的事情。因此,停止這些錯誤的習慣,並且建立正確的護理方式,可以有效減少掉髮,並且保護髮絲。

正確洗髮步驟:水溫、指腹按摩、徹底沖淨

洗髮是日常護理中最基本,但卻也最容易被忽略細節的一個環節。不正確的洗髮方式會對頭皮造成刺激,而且會傷害髮絲。首先,水溫不宜過熱或過冷,溫水最為適合。其次,將洗髮精充分搓揉起泡後,才塗抹於頭髮。洗髮時,請用指腹輕輕按摩頭皮,這樣能促進血液循環,並且清潔頭皮,同時避免用指甲抓搔。最後,務必徹底沖淨所有洗髮產品,避免殘留物堵塞毛囊,這樣就能保持頭皮健康。

選擇合適的洗護產品:根據頭皮油性或乾性選擇

市面上的洗護產品種類繁多,但是選擇適合自己頭皮性質的產品非常重要。如果您的頭皮屬於油性,應該選擇有清爽控油功效的洗髮精。如果您的頭皮屬於乾性,則應該選擇溫和保濕的產品。錯誤的產品,例如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洗髮精,可能會加劇頭皮問題,甚至引致掉頭髮數量增加。您可以仔細閱讀產品成分表,盡量選擇成分溫和、不含過多化學添加物的產品。

溫和乾髮技巧:避免高溫與摩擦

洗完頭髮後,乾髮的方式也大有學問。高溫和過度摩擦都會對髮質造成嚴重傷害,使頭髮變得脆弱易斷,這樣就會加重掉太多頭髮的問題。首先,洗髮後用毛巾輕輕按壓頭髮,吸走多餘水分,不要用力搓揉。然後,使用吹風機時,將溫度調至中低溫,而且保持一定距離,不要集中吹向同一點。如果時間允許,也可以選擇自然風乾,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護頭髮,減少物理性傷害。

感覺頭髮掉髮變多,是不是讓您有點焦慮呢?當您發現自己有掉太多頭髮的情況,或是懷疑掉髮變多原因不單純時,尋求專業協助是重要的第一步。很多朋友都會問,頭髮掉髮變多究竟應該看哪科醫生?其實,判斷掉頭髮正常與否,以及應對異常掉髮,都有明確的指引。現在,我們就來詳細探討一下。

掉髮變多應該看哪科?專業診斷與治療方案全解析

何時應該尋求專業協助?

判斷掉髮變多是否需要看醫生,有幾個關鍵的時間點和身體警訊。了解這些情況,您可以更清楚地知道何時該踏出尋求專業意見的第一步。

持續大量掉髮超過三個月

如果您的頭髮持續不斷地掉太多頭髮,每日掉髮量明顯超過正常的五十到一百五十根,而且這個情況已經持續了三個月或更長時間,那麼您就應該考慮尋求專業協助了。這可能不是普通的季節性掉髮,而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代表需要更深入的檢查。

出現圓禿、髮線明顯後退或頭皮異常症狀

除了持續的掉髮變多,如果您的頭皮出現了局部性的圓形脫髮區塊,也就是俗稱的「圓禿」;或是男性髮線明顯後退,女性髮縫變得異常寬闊;還有,頭皮若有紅腫、發炎、搔癢、大量頭皮屑,或異常出油等問題,這些都是頭皮或身體健康的警號。這些情況下,儘早讓醫生檢查,才能找出掉髮變多原因,並對症下藥。

專科醫師選擇指南:求醫建議

當您決定要尋求專業協助時,選擇合適的專科醫生很重要。這會幫助您更快地找到掉髮變多原因,並接受最有效的治療。以下是針對不同情況,建議就診的專科。

皮膚科:診斷與治療掉髮問題的首選

大多數情況下,當您發現自己掉髮變多,皮膚科是您首選的專科。皮膚科醫生對毛髮和頭皮的各種問題有深入的了解。他們會詳細檢查您的頭皮狀況,也會評估您的毛囊健康,診斷出是哪一種掉髮變多原因。常見的掉髮問題,例如雄性禿、休止期落髮,還有頭皮發炎等,都是皮膚科的範疇。

內分泌科/新陳代謝科:懷疑與荷爾蒙或甲狀腺相關時

如果皮膚科醫生初步判斷您的掉髮變多可能與體內荷爾蒙失調有關,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醫生可能會建議您轉診至內分泌科或新陳代謝科。這些專科醫生會透過血液檢查,評估您的荷爾蒙水平,並對相關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這有助於從根源解決掉髮變多原因。

婦產科:針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女性問題

對於女性朋友來說,若掉髮變多同時伴隨月經不規律、體重增加或身體毛髮增多等症狀,這可能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有關。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導致雄性荷爾蒙升高,進而影響毛囊。這時候,婦產科醫生會提供專業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幫助您處理相關的荷爾蒙問題。

中醫科:尋求體質調理與輔助治療

除了西醫的診斷和治療,許多人也會選擇中醫作為輔助治療。中醫認為掉髮變多原因常與肝腎不足、氣血虛弱或壓力等體質問題有關。中醫科醫生會透過望聞問切,為您進行全面的體質評估,並開立中藥處方或提供針灸等治療,幫助調理身體機能,改善頭皮環境,有助於減緩掉太多頭髮的情況。

常見的西醫診斷與治療方式

當您尋求西醫協助後,醫生會根據您的情況,採用一系列的診斷方法來找出掉髮變多原因。之後,他們也會根據診斷結果,為您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診斷方法:血液檢查、拉髮測試、頭皮鏡檢

診斷掉髮變多的具體方法有多種。首先,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血液檢查,這可以檢查身體是否有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或其他荷爾蒙問題,這些都是掉髮變多原因。其次,醫生會進行拉髮測試,這是輕輕拉扯一小撮頭髮,觀察有多少根頭髮會脫落,這可以評估毛囊的健康狀況,並判斷掉頭髮數量是否異常。還有,頭皮鏡檢是一種利用放大設備仔細檢查頭皮和毛囊的方法,它可以幫助醫生直接觀察毛囊的萎縮情況或頭皮發炎症狀。

藥物治療:外用Minoxidil(生髮水)與口服Finasteride(柔沛)的原理與效果

西醫治療掉髮變多的主要藥物包括外用Minoxidil(生髮水)和口服Finasteride(柔沛)。Minoxidil的作用是直接塗抹在頭皮上,它可以擴張血管,增加頭皮的血液循環,並且刺激毛囊生長,讓頭髮進入生長期,並且變得更粗。這種生髮水適合多種原因引起的掉髮。Finasteride則是一種口服藥物,它主要用於治療男性雄性禿。它的原理是抑制體內的5α-還原酶,這種酵素會把睪固酮轉化成二氫睪固酮(DHT),而DHT就是導致雄性禿的主要元兇。透過降低DHT的濃度,Finasteride可以有效減緩毛囊萎縮,並且讓頭髮重新生長。這兩種藥物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並且通常需要持續使用三到六個月才能看到明顯效果。

手術治療:植髮手術的原理與適用對象

對於某些嚴重掉髮變多的情況,特別是那些毛囊已經永久壞死、藥物治療效果不彰的患者,植髮手術會是一個可行的治療選擇。植髮手術的原理是將患者自身後枕部或兩側頭皮的健康毛囊,這些區域的毛囊通常不受雄性荷爾蒙影響,移植到脫髮的區域。植髮手術是一種精密的微創手術,可以有效改善外觀,並且讓脫髮區域重新擁有毛髮。但是,植髮手術的適用對象通常需要有足夠的健康毛囊供應區,並且在術前需要與醫生充分溝通,了解手術風險和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