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髮已是生活日常,但其成分潛藏的致敏致癌風險卻不容忽視。消委會曾就此發出嚴正警告,點名指出四大高危染髮劑成分。為助你避免潛在健康威脅,本文將詳細解析這些物質,並提供9大安全選購指南及染髮守則,讓您安心享受美麗髮色。
選購安全染髮劑實戰指南:從成分到類型,避開四大風險陷阱
想要染出亮麗髮色,同時又不想損害健康,這份選購安全染髮劑的實戰指南正為您而設。了解染髮劑成分,以及不同類型的特性,可以幫助您精明選擇,避開潛在風險。
第一步:檢查包裝,避開「三無產品」
辨識正規產品:必須有完整成分列表、生產批號、有效日期
選購任何染髮產品前,請花點時間仔細看清包裝。一個正規的染髮劑,應該具備完整又清晰的成分列表。這可以讓您知道產品裡面有甚麼。產品也必須有生產批號,方便追溯來源。同時,清楚的有效日期更是必不可少。如果產品缺少這些資料,可能就是俗稱的「三無產品」。這種產品品質沒有保障,使用起來會有風險,所以應該避免購買。
第二步:學會染髮劑成分查詢,避開高危選項
優先排除名單:PPD、甲苯二胺 (PTD)、間苯二胺、氨基苯酚
染髮劑成分查詢是保護自己的關鍵一步。有些化學成分雖然上色效果很好,但是可能引起過敏反應。例如對苯二胺(PPD)、甲苯二胺(PTD)、間苯二胺以及氨基苯酚,都是較常見的致敏或潛在有害成分。對苯二胺(PPD)更是經常引起嚴重過敏,因此購買時盡量避開含有這些成分的產品。
尋找更溫和的替代成分:尋找MEA、植物萃取(如海靈草、昆布)
如果您對傳統染髮劑的成分有疑慮,或是本身皮膚較為敏感,可以考慮一些更溫和的替代品。例如,單乙醇胺(MEA)可以取代傳統的阿摩尼亞,氣味比較不刺激,對頭皮的傷害也較小。同時,現在市面上也有不少含有植物萃取成分的染髮劑,例如海靈草(Henna)與昆布。這些天然成分相對溫和,對髮質的傷害也較低,是值得考慮的選擇。
第三步:根據風險承受度,選擇染髮劑類型
永久性染髮劑:效果持久,但含PPD及阿摩尼亞,傷害最大
永久性染髮劑因為顏色持久,受到很多人喜愛。但是,它通常含有對苯二胺(PPD)和阿摩尼亞。這些成分會打開頭髮毛鱗片,讓染料深入髮芯。這個過程對髮質的傷害最大,也可能引起頭皮敏感反應。所以,選擇這種染髮劑前,請考慮自己可以接受的風險程度。
半永久性染髮劑(護髮染):不含或少含阿摩尼亞,傷害較低,但持久度較弱
半永久性染髮劑,又稱作護髮染,通常不含或只含少量阿摩尼亞。它們的上色原理是色素分子附著在頭髮表面,或是輕微滲入毛鱗片,不會深入髮芯。因此,這類染髮劑對髮質的傷害相對較低。但是,它的顏色持久度會比較弱,洗髮後顏色會慢慢褪去。
暫時性染髮劑(噴霧/髮蠟):僅附於表面,傷害極微,適合短暫造型
如果您只是想嘗試一下新髮色,或是為某個特別場合改變造型,暫時性染髮劑是一個好選擇。這類產品多以噴霧或髮蠟形式出現。它們的色素只附著在頭髮表面,不會滲入髮絲內部。所以,暫時性染髮劑對頭髮的傷害幾乎沒有。洗一次頭就可以把顏色洗掉,非常方便。
漂髮劑:高濃度氧化劑,對髮質傷害最為極端
漂髮劑與染髮劑不同,它的主要作用是褪去頭髮本身的顏色。它含有高濃度的氧化劑,會徹底破壞頭髮中的黑色素。漂髮可以讓頭髮變得很淺,方便染上更鮮艷的顏色。但是,漂髮對髮質的傷害是所有染髮產品中最極端的。它會使頭髮變得脆弱、乾枯,甚至斷裂。如果不是必要,應盡量避免漂髮。
第四步:參考權威報告,精明選擇
染髮劑消委會報告解讀:哪些產品因成分安全獲高分推薦?
在選購染髮劑時,除了自己檢查成分,參考權威機構的報告也是一個好方法。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簡稱「消委會」)會定期對市面上的染髮劑進行測試,並發布詳細的染髮劑消委會報告。這些報告會檢測產品的成分安全性,例如有沒有禁用物質,或是致敏成分的含量。您可以透過查閱這些染髮劑 消費者委員會的報告,了解哪些產品在成分安全方面獲得了高分推薦。這樣做,您便可以更精明地選擇,為自己的健康多一份保障。
專家級安全染髮操作守則:將健康風險降至最低的五大黃金步驟
各位朋友,我們都知道染髮可以讓外型煥然一新,但是同時亦要留意染髮劑成分,保障頭皮與髮絲健康。染髮劑成分查詢是第一步,接下來安全操作同樣重要。即使大家可能已經透過染髮劑消委會報告,或者染髮劑消費者委員會的建議,選擇了成分相對溫和的產品,實際操作時依然需要遵循一些黃金守則,才能將潛在的健康風險降到最低。這些簡單步驟可以幫助大家安心染髮,享受美麗。
黃金守則一:染前48小時皮膚敏感測試 (Patch Test)
不少朋友染髮前都會忽略一個重要步驟,就是皮膚敏感測試。這個測試非常關鍵,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染髮劑成分的反應也不同。
正確方法:塗抹於耳後或手臂內側,觀察有否紅腫、痕癢
進行敏感測試時,您可以用棉花棒沾取少量已混合的染髮劑,然後薄薄地塗抹在耳後或手臂內側的一小塊皮膚上。之後,您需要等待48小時,並仔細觀察測試部位。如果您發現有任何紅腫、痕癢、水泡或者其他不適的反應,就表示您對該染髮劑成分可能過敏,應該避免使用此產品。
為何絕不能省略此步驟?預防嚴重過敏的關鍵
這個步驟絕對不能省略。因為染髮劑中的化學成分,例如對苯二胺 (PPD),雖然是有效色素,但亦是常見的致敏原。有些人對這些成分的過敏反應可能會比較強烈,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頭皮腫脹、發炎,或是引發其他全身性過敏反應。進行皮膚敏感測試,可以預先知道身體的反應,同時可以避免大面積接觸染髮劑,預防嚴重過敏情況發生。
黃金守則二:染髮前的頭皮隔離
染髮劑直接接觸頭皮,是導致頭皮敏感不適的常見原因。所以,染髮前做好頭皮隔離非常重要。
在髮際線、耳朵及頸部塗抹凡士林或保護霜
染髮之前,您可以在髮際線、耳朵邊緣以及頸部皮膚,塗抹一層凡士林或其他專用的頭皮保護霜。這可以形成一道物理屏障,阻隔染髮劑直接接觸皮膚,同時避免染劑沾染到皮膚上。
染劑應距離髮根最少1-2毫米,嚴禁直接接觸頭皮
塗抹染髮劑時,請務必將染劑與髮根保持至少1至2毫米的距離。這樣可以盡量減少染劑與頭皮的直接接觸。頭皮擁有豐富的毛囊與皮脂腺,如果染劑直接接觸,並且停留在頭皮時間過長,會增加過敏及刺激的風險。
黃金守則三:確保環境與個人防護
染髮過程需要化學反應進行,所以通風以及個人保護措施同樣不可少。
在通風良好的地方進行,並全程佩戴合適手套
請在通風良好的地方進行染髮,例如打開窗戶的浴室。通風可以幫助化學氣味消散,減少吸入刺激性氣味的機會,同時保護呼吸道健康。另外,無論是自己染髮還是為他人染髮,全程都應該佩戴合適的塑膠手套。手套可以避免染髮劑直接接觸手部皮膚,減少皮膚過敏和刺激。
黃金守則四:染後徹底沖洗
染髮劑停留在頭髮上的時間,應依照產品說明。沖洗程序同樣需要小心。
用溫水大量沖洗,直至沖洗的水完全清澈,切勿用指甲抓撓頭皮
當染髮時間達到產品說明時,您應該用溫水大量沖洗頭髮。沖洗時,要確保洗髮水完全清澈,沒有任何顏色殘留。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務求將所有殘餘的染劑徹底洗淨。同時,請使用指腹輕柔按摩頭皮,切勿用指甲抓撓頭皮,因為頭皮在染髮後可能比較脆弱,抓撓容易造成微細傷口,增加染劑滲入皮膚的風險。
黃金守則五:控制染髮頻率與時機
即使按照上述步驟操作,頻繁染髮始終會增加頭皮及髮絲的負擔。
專家建議:每年染髮不應超過兩至三次,每次間隔至少三個月
專家建議,為保護頭皮和髮質健康,每年染髮的次數不應超過兩至三次。每次染髮之間,最好能夠間隔至少三個月。這可以給予頭皮和髮絲足夠的修復時間,同時降低長期接觸染髮劑化學成分的累積風險。
頭皮有傷口、發炎或濕疹時絕對禁止染髮
如果您的頭皮有任何傷口、發炎、濕疹,或者出現其他皮膚不適的情況,絕對禁止染髮。這些情況會讓頭皮屏障受損,染髮劑中的化學成分更容易滲透進皮膚,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感染或過敏反應。您應該等待頭皮完全康復後,同時進行敏感測試,才考慮再次染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