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狂甩頭髮?即對照5大「壓力掉髮特徵」 了解成因與應對方法

近年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面對工作、學業或家庭的種種壓力,您是否也發現掉髮量異常增多,甚至擔心自己正面對「壓力型脫髮」?掉髮不僅影響外觀,更可能對心理造成負擔。本文將深入探討壓力與掉髮之間的關係,為您詳細列出5大「壓力掉髮特徵」,助您即時對照評估,了解其醫學成因,並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讓您及早採取行動,重拾秀髮健康。

香港生活節奏急促,很多人都會在繁忙日程中察覺自己有壓力掉髮特徵。如果發現頭髮變得稀疏,或者梳頭、洗頭時發現掉髮量顯著增多,這可能是壓力大甩頭髮的跡象。今日,我們將一起評估壓力型脫髮的五個關鍵特徵,幫助您了解自身情況。

第一個特徵是掉髮量突然增多。一般而言,一個人每日會自然脫落約五十至一百根頭髮,這是頭髮生長週期的正常現象。但是,當身體承受過大壓力,頭髮的生長週期會被打亂,導致大量頭髮同時進入休止期。因此,如果發現每天掉髮量遠超正常範圍,例如達到二、三百根,就可能是壓力頭髮問題。

第二個特徵是頭髮整體變薄稀疏,並非特定區域禿髮。壓力型脫髮通常表現為瀰漫性脫髮,意思就是頭皮各處的頭髮密度都會普遍下降,令髮量感覺變少。這與雄性禿髮常見的M字額或地中海式脫髮模式有所不同,壓力甩頭髮通常不會形成清晰的禿頭區塊。

第三個特徵是頭髮拉扯測試呈陽性反應。您可以輕輕抓住約五十到六十根頭髮,然後輕輕向外拉扯。如果每次拉扯後,有超過六到十根頭髮脫落,這顯示您的毛囊正處於大量休止期脫落的狀態。這種簡單的測試可以初步判斷頭髮是否正在異常脫落,是壓力掉髮特徵之一。

第四個特徵是沒有明顯的禿頭斑塊或髮際線後移。雖然極端壓力有時會誘發圓形禿(俗稱「鬼剃頭」),它會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禿髮斑塊,但經典的壓力型脫髮,即休止期脫髮,通常不會出現這樣界線分明的禿頭區塊。頭髮只是整體稀疏,髮際線也保持原有位置,沒有明顯後移。

第五個特徵是脫髮發生於壓力事件後的數個月。頭髮生長週期有其時間性,當身體因壓力而導致毛囊進入休止期後,頭髮不會立即脫落。這些頭髮通常會在三到四個月後才會真正掉落。因此,如果您在數個月前經歷過重大壓力事件,例如考試、工作變動、家庭問題或生病,而近期才開始出現大量掉髮,這很可能是壓力大甩頭髮所致。

假如您發現自己符合以上多個壓力掉髮特徵,這可能是身體在告訴您,需要正視壓力對頭髮的影響。了解這些特徵後,我們將深入探討壓力甩頭髮背後的醫學原理。

為何會出現「壓力甩頭髮」?揭開「休止期脫髮」的醫學原理

常常聽到朋友說「壓力大甩頭髮」,或者自己最近覺得頭髮好像比以前稀疏了,這可能就是您正經歷的「壓力型脫髮」。當我們談及這種情況,背後其實有著一個醫學術語,就是「休止期脫髮」。想知道這些「壓力掉髮特徵」是如何形成的嗎?我們先來了解頭髮的生長週期。

頭髮的生長,其實有三個主要階段。首先是「生長期」,這是頭髮最活躍的階段,毛囊會不停地製造新的髮絲,大約百分之九十的頭髮都在這個時期,可以維持兩到四年。接著是短暫的「退化期」,此時頭髮生長會停止,毛囊也開始萎縮,這個過程大約持續兩到四週。最後是「休止期」,這個階段的頭髮不再生長,只會維持大約兩到四個月,之後便會自然脫落,為下一根新頭髮的生長騰出位置。

一般情況下,我們每天都會自然脫落約五十到一百根頭髮,這些都是完成了「任務」的休止期頭髮。然而,當身體面對巨大壓力,無論是精神壓力還是生理壓力,例如經歷一場大病、高燒、重大手術,甚至是女性在產後,身體都會釋放大量的壓力荷爾蒙,其中皮質醇就是一個重要角色。這些荷爾蒙會干擾頭髮的正常生長節奏,促使大量原本處於生長期的頭髮,提早而且集體地進入休止期。

因為頭髮進入休止期後,需要大約三到四個月才會真正脫落,所以當您感到「壓力 頭髮」情況出現,即「壓力甩頭髮」現象明顯時,通常是發生在壓力事件後數個月。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壓力源頭已經解決了,頭髮還是會繼續掉落一段時間。這種因壓力而導致的「壓力型脫髮」,也就是「休止期脫髮」,通常會表現為整體性的頭髮稀疏,而不是局部出現光禿斑塊。

這類「壓力掉髮特徵」雖然令人困擾,但一個好消息是,休止期脫髮大多是暫時性的。只要壓力源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毛囊通常會慢慢恢復正常功能,新的頭髮便會在數個月後重新長出,而且不會對毛囊造成永久性損害。所以,了解其醫學原理,有助我們更從容面對,找出正確的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