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預防指南】28個必讀健康策略:全面預防中風、中暑,遠離癌症與都市病

在追求生活品質的現代都市,健康是每個人最珍貴的財富。然而,中風、中暑、癌症及各種都市病正悄然威脅著我們的健康。您是否渴望掌握一套全面而有效的健康策略,將疾病風險降至最低?

這份【終極預防指南】正是為您而設。我們匯聚了28個必讀的健康策略,從最基礎的飲食、運動習慣,到主動出擊的醫學篩查與疫苗接種,以至日常生活中的環境安全與季節性預防,為您構建一道全方位的健康防護網。

本指南將深入淺出地拆解預防的真正意義,助您從多角度全面預防中風、中暑,遠離癌症與慢性都市病的侵擾。立即掌握這些實用知識,主動出擊,為自己和摯愛開創一個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未來。

拆解「預防」的真正意義:不只是「病向淺中醫」

預防,這個詞語我們常說,也常聽,但它真正的意義,並不止於「病向淺中醫」這個簡單的概念。很多人或許認為,只要等到身體有些微不適,才開始處理,就已經算作預防。然而,全面的預防工作,其實是一種更深入、更積極的生活哲學,目的是在問題尚未萌芽時,就先築起健康的防線。它是一套前瞻性的策略,幫助我們從源頭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例如在不同層面進行干預,避免感染疾病,又或減低預防中風、預防中暑等風險。

預防的三個層次:你在哪一級?

預防其實有不同的層次,可以細分為三個主要級別。每一個層級都有其獨特的重點與目標。認識這些分類,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明白,自己現時處於哪一個預防階段,以及可以採取哪些具體行動。

第一級預防 (Primary Prevention):病因預防

第一級預防,亦稱為病因預防或初級預防,它是在疾病尚未發生之時,便開始介入的策略。這個階段的核心,是識別並消除導致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同時積極倡導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透過接種疫苗預防傳染病,或是建立均衡飲食與恆常運動的習慣,減少慢性病如中風的風險。對於像預防基孔肯雅熱這類由蚊媒傳播的疾病,第一級預防就包括清理積水、減少蚊蟲滋生,以及使用蚊帳或驅蚊劑,保護個人免受蚊咬。這就好比在泥土中,從源頭就確保沒有雜草滋生,讓健康的種子得以順利發芽生長。

第二級預防 (Secondary Prevention):早期發現與治療

第二級預防主要聚焦於疾病的早期發現與治療。當疾病可能已經萌芽,但臨床症狀尚未明顯,又或剛開始出現時,透過早期篩查、診斷,並且及時進行治療,是這個層次的目標。定期健康檢查,例如血糖、血壓監測,以及各種癌症篩查,就是第二級預防的重要手段。這樣做可以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減少併發症,並縮短康復時間。好比我們定期檢查植物的葉子,一旦發現有小黃斑,就及時剪掉或噴灑藥物,防止病害擴散。

第三級預防 (Tertiary Prevention):臨床預防與康復

第三級預防,主要指臨床預防與康復,它是在疾病已經發生並且進入治療階段時所採取的措施。這個層次的重點,是透過各種醫療干預,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促進病人的康復,減少疾病對身體造成的長期影響,同時預防併發症及殘疾的發生。例如,中風病人完成急性治療後,會需要物理治療與職業治療,以恢復其身體機能,預防再次中風,並盡可能提高生活品質。在炎熱天氣下,為已出現中暑症狀的人員提供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並進行降溫及醫療處理,同樣屬於第三級預防的範疇,旨在減少健康損害。這就如同悉心照料一棵生病的樹木,給予它必要的治療與養護,幫助它重新煥發生命力,並盡量減少疾病留下的痕跡。

日常生活中的「預防」實戰手冊:食與動的黃金法則

健康生活,從日常點滴開始。透過飲食與運動,我們能夠有效預防多種疾病,這是身體的黃金法則。此章節為您提供實用的「預防」指南,讓您在忙碌生活中輕鬆實踐,從根本上守護健康。

飲食預防:餐盤上的防癌及慢性病戰略

想要保持活力,首先要從「吃」入手。餐盤上的選擇,其實是身體抵抗疾病的智慧策略,能夠有效預防癌症及多種慢性疾病。

「蔬果彩虹」的力量:每日「2+3」的輕鬆達標法

試想像您的餐盤如同繽紛的彩虹,裝滿了各式各樣的蔬果。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日應進食最少兩份水果與三份蔬菜,這就是簡單易記的「2+3」法則。這個方法不僅有助身體攝取足夠維他命、礦物質與纖維,並且能夠顯著降低多種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選擇不同顏色的蔬果,例如紅色番茄、橙色甘筍、綠色西蘭花、紫色茄子等,可以確保您攝取多元的植物營養素,大大提升身體的預防能力。

紅肉與加工肉的警號:如何精明選擇與替代

紅肉與加工肉雖然美味,但是過量攝取會為健康敲響警號。研究顯示,經常食用紅肉(例如牛肉、豬肉、羊肉)以及加工肉類(例如香腸、火腿、午餐肉),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等疾病的機會。為了預防這些風險,建議大家精明選擇肉類來源。不妨多選白肉(如雞肉、魚肉)或植物性蛋白質(如豆腐、豆類)。如果想吃紅肉,應該控制份量,並且避免高溫烹調,同時搭配大量蔬菜。

烹飪的預防智慧:少油、少鹽、少糖的煮食技巧

烹飪不僅是手藝,更是一種生活智慧,尤其是在健康預防方面。日常煮食,建議奉行「少油、少鹽、少糖」的原則。減少用油可以降低脂肪攝取,有助管理體重。減少鹽分攝取可以預防高血壓,同時保護心血管健康。控制糖分則能夠降低患上糖尿病及蛀牙的風險。您可以嘗試利用天然香料、香草、檸檬汁或醋來提升食物風味,減少對調味料的依賴。蒸、煮、焗、烚等烹調方法,都是健康之選。

運動預防:告別「梳化薯仔」的動感生活

飲食與運動,如同健康人生的兩道基石。運動不僅讓身體充滿活力,更能積極預防多種都市病。現在,就讓我們告別久坐不動的「梳化薯仔」生活,投入動感世界,為自己帶來健康與能量。

每週150分鐘挑戰:中等強度與劇烈運動的香港化例子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應該累積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或者75分鐘劇烈強度帶氧運動。聽起來很多,但只要將運動融入生活,其實不難達到。中等強度運動可以讓您心跳加速、微喘但仍能說話,例如在維多利亞公園快步行、在屋邨樓下踏單車,又或者參與太極班。劇烈運動則讓您氣喘吁吁、難以對話,例如在獅子山郊野公園跑步、快速游水,或在健身室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每次運動應該持續至少10分鐘,積少成多,就能為身體帶來顯著的預防效益。

肌肉強化預防肌少症:無需健身室的居家訓練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會逐漸流失,這就是「肌少症」。肌少症會增加跌倒及身體功能退化的風險。為了預防肌少症,建議您每週進行至少兩次肌肉強化訓練,每次訓練之間相隔一天。您並不需要健身室的專業器材,在家中就能輕鬆做到。例如,您可以利用自己的體重進行掌上壓、深蹲、弓步或平板支撐。如果家中有水瓶或背包,也可以當作啞鈴進行簡單的負重訓練,強化上肢及下肢肌肉。

運動安全至上:預防受傷的熱身與緩和貼士

運動雖然好處多,但是安全同樣重要。進行任何運動前,必須做足熱身。熱身可以讓您的肌肉和關節做好準備,減少運動時拉傷或扭傷的機會。例如,您可以進行輕度帶氧活動(如原地踏步)和動態伸展(如轉動關節)。運動結束後,不要立即停止,應該進行緩和運動,例如緩慢步行和靜態伸展,幫助心率逐步恢復正常,並且舒緩肌肉,減少運動後的痠痛,同時也是預防受傷的重要一環。

體重及腰圍管理:預防中央肥胖的關鍵指標

除了飲食與運動,定期監測體重及腰圍,是健康管理的另一項關鍵任務。這兩個指標能夠幫助我們及早發現身體變化,尤其是預防中央肥胖,因為中央肥胖與多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你的BMI達標嗎?亞洲人標準(18.5-22.9)及計算方法

體重指標(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衡量體重是否健康的常用指標。它的計算方法很簡單:用您的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舉例說,如果您體重是60公斤,身高是1.6米,BMI就是60 / (1.6 * 1.6) = 23.4。對於亞洲成年人而言,健康的BMI標準介乎18.5至22.9之間。如果您的BMI超出這個範圍,可能代表體重過輕、過重或肥胖,這會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因此積極管理BMI是健康預防的重要部分。

量度「大肚腩」的正確方法:一軟尺預防中風及心血管病風險

「大肚腩」不僅影響外觀,更是中央肥胖的典型表現,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腰圍過粗代表腹部脂肪堆積過多,這會顯著增加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甚至預防中風的風險。量度腰圍的方法很簡單:使用一條軟尺,在呼氣後,將軟尺圍繞在最後一條肋骨底部邊緣與髂骨頂部(即盤骨上方)中間的水平線位置。量度時應該確保軟尺緊貼皮膚,但是不要壓迫。根據亞洲成年人標準,男士腰圍應該少於90厘米(約36吋),女士腰圍應該少於80厘米(約32吋)。定期量度腰圍,可以幫助您監測健康狀況,為預防這些慢性疾病提供重要參考。

主動出擊的健康預防策略:遠離兩大「致癌元兇」

保護健康,我們需要主動出擊,而不是等待疾病來臨。事實上,預防勝於治療,這是健康管理的黃金法則。我們能夠從生活習慣入手,遠離某些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因素,例如兩大「致癌元兇」——吸煙和飲酒。這些習慣不僅會導致癌症,更會增加預防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戒煙預防多種癌症:不只為肺,更為全身健康

戒煙對於個人健康具有深遠的意義,這不僅是預防肺部疾病的關鍵,更是全身健康的保障。煙草中的有害物質能夠影響身體每一個器官,因此,戒煙能夠顯著降低多種癌症及慢性疾病的風險。

吸煙與二手煙的真相:拆解7,000種化學物質的危害

煙草燃燒後會產生逾七千種化學物質,當中至少六十九種已被證實為致癌物。這些毒素不只侵害肺部,它們透過血液循環影響全身,對幾乎每一個器官都造成傷害。例如,吸煙會導致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胃癌、膀胱癌,以及腎癌等。

此外,二手煙的危害不亞於直接吸煙。二手煙含有同樣多的有害化學物質,同樣會引致心臟病、預防中風等致命疾病。它對孕婦及其胎兒的影響尤其嚴重,會增加早產及流產的機會。對於兒童而言,二手煙更可能誘發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導致哮喘,最終形成慢性呼吸道疾病。

「低焦油」並非避風港:預防尼古丁上癮的正確觀念

有些人誤以為「低焦油」或「低尼古丁」香煙比較安全,這是一個危險的誤解。事實上,所有煙草產品同樣致命,即使聲稱焦油和尼古丁含量較低,它們仍然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由於這些產品可能予人一種「較安全」的錯覺,吸煙者可能會吸入更多,以獲取所需的尼古丁量,這樣反而會加深禍害。因此,預防尼古丁上癮的正確觀念,是完全避免任何形式的煙草產品。

成功戒煙的實用步驟與本地支援

戒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只要有決心,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即使是逾六十歲的吸煙者,成功戒煙平均仍可挽回三年因吸煙損失的壽命。即使只不吸煙一星期,心肺功能便已有很大的裨益,生活質素也會有所改善。

以下是一些實用的戒煙步驟:首先,及早訂下明確的戒煙日期,然後與家人和朋友分享這個決定,爭取他們的支持。評估可能遇到的障礙,並預先準備應對策略,例如改變生活習慣。您可以嘗試寫下戒煙的原因,以此鼓勵自己。在家中,棄掉所有煙草產品、煙灰缸以及打火機。此外,盡量遠離有人吸煙的地方,並堅定拒絕他人提供的煙草產品。

多做運動、補充足夠休息、均衡飲食以及培養新的興趣,都有助於戒煙。如果您需要額外協助,可以致電衞生署綜合戒煙熱線1833 183,獲取更多資料並參加戒煙輔導服務。這些措施都有助於您更有效地預防煙草帶來的健康危害。

避免飲酒:預防肝癌、大腸癌的第一類致癌物

酒精,與煙草一樣,已被世界衞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第一類致癌物。這意味著酒精與癌症的關聯有充分的科學證據。飲酒可能導致多種癌症,包括肝癌、大腸癌,以及乳癌。因此,預防這些常見癌症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避免飲酒。

酒精致癌真相:為何沒有「安全飲用水平」?

許多人認為少量飲酒無礙,但科學研究表明,酒精致癌並沒有所謂的「安全飲用水平」。無論飲用多少酒精,都會增加患癌的風險,而且飲酒量越多,患癌的機會就越高。酒精在體內代謝時會產生致癌物質,直接損害細胞的DNA。

飲酒的危害不僅限於癌症。短時間內大量飲酒可能導致急性酒精中毒,造成腦功能受損,例如判斷力、反應和協調能力失調,咬字不清。嚴重情況下,甚至可能引發低溫症、昏迷或猝死。

長期飲酒則會帶來更多慢性健康問題。酒精會影響消化系統,引致食道炎和胃炎。它也會破壞肝臟,導致肝炎、肝硬化,最終發展成肝癌。對於心血管系統,長期飲酒可能導致血壓上升,影響心臟功能,並增加預防中風的風險。男性飲酒可能導致陽痿。

拒絕飲酒的社交技巧與自我管理策略

在社交場合中,拒絕飲酒有時可能令人感到尷尬,但這絕對是保護自己健康的重要一步。您可以練習說「不,謝謝你。我現在正減少飲酒」或「我已戒酒」。準備一些非酒精飲品作為替代,例如果汁、蔬菜汁、梳打水或綠茶,也是很好的方法。

為了更好地預防酒精對健康的影響,您可以嘗試以下自我管理策略:使用日記或手機記事功能記錄飲酒的時間、地點、原因和份量,以找出「觸發」您飲酒的因素。然後,您可以預先準備,盡量避免需要飲酒的場合。改變生活方式,讓自己遠離酒精,例如在家中不存酒精飲品。

培養健康活動或良好嗜好,例如散步、淋浴、聽音樂,都可以分散注意力,減少飲酒慾望。同時,恆常運動和學習放鬆技巧,例如冥想或瑜伽,可以有效緩解壓力,避免因壓力而飲酒。爭取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支持也很重要,告知他們您戒酒的決定,並請他們不要提供酒或在您身邊飲酒。如果單獨面對飲酒問題,應尋求專業協助,例如參加醫院管理局或志願組織提供的戒酒支援服務。